Thursday, April 8, 2010

谈谈所谓「十二轮值岁君」~1

「十二轮值岁君」亦称「十二太岁君」、「十二流年神煞」、「十二岁建神煞」等;也就是随着十二生肖每十二年各轮值一次的太岁、太阳、丧门、太阴、官符、死符、岁破、龙德、白虎、福德、吊客及病符等「十二太岁星君」。

「十二太岁君」在台湾每年印刷数量超过六百万本农民历上,处处可见。

只不过近几十年以来,绝大部分道教信徒,被道教人士灌输一种迷信观念;也就是说,若逢其所属之生肖遇「十二太岁君」之太岁或岁破,甚至是其他凶星者,就必须花钱到寺庙或是道观「安太岁」、「点光明灯」等,以保当年「平安」;理无非是担心自己或是亲友的「元神」被当值之太岁或凶神所侵犯。

令人感到好气又好笑地是,期待「安太岁」、「点光明灯」这些善良无知的民众,每每为了名剎内数量有限的点灯名额;竟然于岁末寒冬之际,不畏凛冽寒冷的北风,更而牺牲正常的睡眠时间,在这些名剎外大排长龙,惟恐无法买到「点灯」的机会而遗憾悔恨。

尤其是点灯位置越近神明者,其「神力」越有效果的要命心态下,民众们往往不惜代价地抢破头,就是要将「灯」点在「神明」旁边。无知民众盲从于道教小术的悲哀行径,由此可见一斑。

然而,「安太岁」、「光明灯」有用吗?

六愚在几年前《续岁星不是太岁》的文章,引用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的曾志朗院士《人人都是科学人》一书中的调查报告中,早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;故而六愚仅从「十二太岁君」的观点上论述之。

所谓「十二太岁君」之说,首见于五代名僧释延寿所著之《宗镜录》(注:又名《心镜录》,释延寿著作之书目的是要「举一心为宗,照万法如镜」,故而以《宗镜录》名之。):「李淳风四利三元,一太岁、二太阳、三丧门、四太阴、五官符、六死符、七岁破、八龙德、九白虎、十福德、十一吊客、十二病符,太阳、太阴、龙德、福德为吉,余方皆凶。」(注:此说法究竟是否为李淳风所言,已经无法考据矣。)其中之所谓「四利」是指「十二太岁君」中之太阳、太阴、龙德、福德等四吉星;亦即「十二太岁君」除了此「四利」外,其余皆凶。而「三元」指的则是上元、中元、下元等三元。换句话说,我国有「十二太岁君」的说法,已经超过千年以上的岁月了。

然而,要追究「十二太岁君」的来源,还是必须从岁星与太岁星的关系说起。

根据《史记.天官书》:「义失者,罚出岁星。岁星赢缩,以其舍命国。所在国不可伐,可以罚人。」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「岁星之居,五谷丰昌;其对为冲,岁乃有殃。」《凖星经》曰:「岁星所在,其国有福。」..等古文献的记载,皆指岁星为天上之福星;因此而有「福星高照」之成语。



而《荀子.儒效》:「武王之诛纣也,行之曰,以兵东南而迎太岁。」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「太岁迎者辱,背者强。」王充《论衡.难岁》:「移徙法曰:『徙抵太岁凶,负太岁亦凶。』抵太岁名曰岁下,负太岁名曰岁破,故皆凶也。」《孙子集注》:「周公曰:『今时逆太岁,龟灼言凶,卜筮不吉,星凶为灾,请还。』」《清稗类钞》:「太岁为凶神,凡太岁所在之地、起土兴工、则必有灾殃。」..等。皆是指「太岁」为凶星,故而亦有成语「太岁当头」之说。

事实上,「太岁星」是由「岁星」所衍生出的假想凶星;由于岁星行之于天上,故而我国古人基于阴阳相对观的思维下,假想出亦有一相对之太岁星行之于地下;《冯相氏》贾公彦疏:「以岁星为阳,人之所见;大(注:太)岁为阴,人所不覩;既岁星与大岁虽右行左行不同,要行度不异。」亦即岁星与太岁两星就是一天一地、一上一下、一正一负、一顺一逆、一吉一凶、一实一虚、一阴一阳的相对关系。

各种的历史文献上的记载,很清楚地说明岁星不是太岁星,两者之间的差异甚大;而清朝官方编着的《协纪辨方书》也特别强调:「岁星右行于天,太岁左行于地,岁星岁移一辰,十二年一周,故曰岁星。则历之太岁,即是保章氏所云十有二岁,并非别有太岁。顾太岁者,岁之神;岁星者,岁之星,举太岁以表岁星则可,谓太岁即岁星则不可。」当代有人将岁星当成太岁星是个天大的笑话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